關於

主席的話

緣起:

「明歌知欽MGCY」黃品逢(錦明)及林敬欽(建欽)感恩「榕光社」在過去30年默默耕耘為香港獨居老人作出的貢獻,遠赴馬來西亞制作這首歌曲「榕光情」作為支持及鼓勵。

再次感謝每位曾為社會出心出力的朋友們,一起繼續為這個世界送上正能量的「情」。

    兩個家庭的喪禮

    在香港,無助的人真的很多,甫兩歲就要為小人兒的幼兒園學額奔走頻撲,成年後為蝸居數十年無選擇且無間斷地勞碌困惱,尤其是人生最後的一程路,連最後的歇息處也不是人人能負擔得起 — 不禁想問一句,這個生我育我的城市,在我為它貢獻過黃金歲月、打拼一生過後,最後仍有寸土留給我容身麼?還是一切該寄託於傳統概念「養兒防老」?於是無盡失望,無助。

    以上疑問,不止專屬於膝下無兒的獨孤長者,有些榕光社求助個案的主人翁雖然有兒有孫,曾有過一段令人稱羨的家庭生活,其子女也卻因一些現實爭議而放棄親情,最後寧置雙親於不顧,有些因家境等金錢問題,親人遺體擱置在險房就是數月,甚至拖延至半年以上,依然在冰冷和永遠的靜默中等候,無法入土為安。

    榕光社義工霞姐、施清白及本人在2018年曾經遠赴武漢,本著落葉歸根之信念,把一位香港人的骨灰帶回港,更特意把其骨灰撒落在與其摯親同一座玫瑰園(兄長、妹妹、弟弟三人皆由榕光社辦理後事)。人生儘管不是事事能在掌控之中,你的一絲善念,卻有機會把別人的故事結局改寫,使之不再留有遺憾。生前雖不能團聚,但往生後也終能團圆!

    上述一個家庭的喪禮上天安排巧妙得很,誰料在今年6月又有另外一個家庭的喪事需要由榕光社辦理、故此才有今次的「兩個家庭的喪禮」,反映了這項需求在香港真的很多、無依無助的人竟是以家庭為單位計,怎不令人驚心及傷感。事緣社署轉介給我們的個案日增月長,他們的社工亦跟我們越來越熟稔,合作無間; 今次是轉介一位已經往生的婆婆由我們辦理後事,不僅如此,社署社工更特別提出:可否幫婆婆已經往生的女兒一齊辦理後事。原來其女兒2019年8月離世,由於婆婆生前一直於安老院容身,沒有積蓄,親女兒的遺體就只能存放在富山冰冷的殮房,婆婆當然曾希望這只是暫存,期望有朝一日領回女兒遺體安葬,豈料時日悄悄轉移,一年過後婆婆亦無聲辭別了人世,留下了一件不能親力親為地完成的心願。

    這種個案,我們稱作「生死兩相交」,即是 — 義工是生的,受助者是死的,兩方首次相會,就只能已是在殮房相認領取遺體的一刻。婆婆及其女兒,或其家人,我們都不認識,有些人會很好奇,常要為陌生往生者上龕,卻對其生平所知不多,會是怎麼樣的感受。一生當中我們與無數人相遇,相逢本身已值得慶賀,屬一生難得緣分,無所謂太遲,又無所謂太早,為何要執著於半句多謝?

    當我知道個案背後曲折原委後,感到意義重大,更加義不容辭,我及霞姐親自一併處理兩母女的後事。事有湊巧,我們在翻查個案文件時發現,獲悉婆婆的丈夫於2017年逝世,並有有向政府申請骨灰龕位,而更好的消息是骨灰龕位剛剛批出可以使用!這就似上天冥冥中亦有預備,沒有完全忘記我城無聲無助的一群。故此,我們順勢改而向食環署申請三位往生者共用一個骨灰位、並在8月28日完成上位之事、換句話說,能夠把同一個家庭放在同一龕位。相信不幸當中最大的幸運也不過如此,乃是天從人願,一家團圓!

    祈願榕光社能幫助大眾、守護他們摯愛的親人超越生死之河、到達究竟圓滿生命境界。

    讓我們成為一個真正守護亡者的「送行者」,他們能相約在光明的來生重聚!

    (送行者之歌)

    網站更新中.全新網站即將登場. 網站更新中.全新網站即將登場. 網站更新中.全新網站即將登場

    榕光社一般查詢電話

    2763 9944

    訂閱電子通訊
    在Facebook找我們
    在Twitter追隨我們

    Copyright © 2019  Banyan Services 榕光社.